close



幾次的單車旅行之後,
我們深深地愛上這種旅行方式,
它巧妙地把露營、登山、健行、自助旅行、單車和攝影的經驗都結合了起來。
單車夠快,使得幾百公里甚至幾千公里的旅行成為可能;
單車也夠慢,慢得讓人不不會錯過身邊的花草和動物。
和健行一樣,騎著單車,很容易讓人敞開心胸,
對自然環境開放,也對遇到的人們開放。
而結合露營和健行的單車旅行,
更是一種非常深刻的旅行經驗,
在於更深入地探索,
也在於因著簡單的物質生活而感受到的身邊的豐盛。

這樣的旅行方式深深地吸引著我們,
心中有了到國外長途旅行的想法,
因此興起了打造旅行車的念頭。
原本的登山車有避震器,加上碳纖材質的後叉,
騎起來很舒適,但是平把能提供的手握位置有限,
碳纖材質的車架,對長途旅行而言也多了些風險。

研讀了許多的資料之後,
發現鉻鉬鋼(Cr-Mo)是相當適合旅行車的車架材質,
它有著優異的剛性,良好的緩衝和吸震能力,同時經久耐用。
對以公路為主的旅行車而言,能提供許多位置和姿勢的彎把(drop bar),是普遍被採用的選擇。
相對於公路車,旅行車有著較長的後下叉(chain stay)、
較長的rake(前叉上管的延長線到車輪軸心的距離),亦即較長的軸距,
以便能提供更穩定的騎乘感以及舒適感。
旅行車的立管/坐管(seat tube)角度較小,不若公路車那樣直立,
如此能提供更舒適的騎乘姿勢,也讓重心更落於車子的中間,增加穩定性。
傳動系統近似於登山車的系統,有著較一般公路車更輕的齒比,更適合載重爬坡之用。
煞車系統以懸吊式(center-pulled cantilever)為主而非公路車慣用的C夾,
因為旅行車大都使用較寬且胎紋較深的輪胎,通常也需要安裝檔泥板,
需要能提供較大空間的懸吊式煞車系統,
而懸吊式煞車的行程也能和用於彎把的煞車把手相容。
此外旅行車具有完整的前後貨架、擋泥板以及水壺架(通常為三個)孔位。

在搜尋資料的過程中,
發現了國外許多小型的專業手工單車製造廠,
都有推出配備著26''輪胎的旅行車,
許多這樣的車廠和單車旅行的愛好者都推崇著這種設計的好處:

-- 相較於傳統的700C輪胎而言,26''輪胎有著更多樣的胎寬、胎紋選擇,適應不同地形;
-- 較堅固的輪圈,利於耐久和載重;
-- 同樣的齒比之下爬坡較省力(相對地平路上速度較慢);
-- 在世界上大部分的地區(特別是較落後的國家)容易取得。


於是心中旅行車的樣子漸漸清晰起來,
它是一部採用26''輪胎、彎把、登山車的傳動系統、懸吊式煞車以及鉻鉬鋼車架的單車。

我的身邊有一台超過十年的老登山車 GIANT A951,
原本是哥哥的,後來給了我,
但一直因為尺寸不適合(它是19'',我騎21'')而很少騎,所以車況還相當好,
它的車架正好是看來非常強健的CrMo,
車架上也有安裝貨架和擋泥板的孔位,
看來是一個很棒的起點~

除了車架之外,
其餘零件都必須重新組裝,
對於沒有組車經驗的我而言實在困難重重。
許多的規格,例如龍頭、前叉、碗組、車把、煞變把、變速器...
一環扣一環,即使問了許多人,
還是不知從何下手。

好在後來經鄰居介紹同為新竹e-ma車隊,組車經驗豐富的米粒,
加上朋友幫忙取得一些零件,
隨著問題一一解決,組裝的工作也漸漸開展,
終於在一個月之後,A951 Touring誕生了!

試騎了幾個月,
覺得這樣的單車是很適合旅行的,
於是也開始幫Iris打造她的旅行車。
很幸運地,我們竟然在Yahoo拍賣上面發現了一模一樣的全新庫存車,
同樣是19''的CrMo車架,只是名字改為Yukon,煞車改用V夾。

第二次組裝就順利許多,
不久之後,Iris的旅行車Yukon Touring也完成了~

我們分別為它們取了名字,
銀色的"月光",
和金色的"晨曦"。

看著兩台老登山車蛻變成獨特的旅行車,
這個過程是非常驚喜而有趣的,
而它們的完成,也將帶領著我們走向一個寬闊無邊的天地。


A951 Touring 月光




Yukon Touring 晨曦





這是它們原本的樣子:

GIANT A951 MTB


GIANT Yukon MTB




組裝的過程中我們碰到的問題如下,

車前部分:
原本的前叉是有牙式(threaded)的避震前叉,
還好是目前最普遍的1-1/8''規格,
因此在更換為無牙式(threadless)頭碗組以及CrMo的硬前叉之後,
可以輕易地搭配龍頭以及彎把。
由於原本的避震前叉行程約只有50-60mm,
與更換的硬前叉有著相同的"快拆軸心到前叉上桿下緣"(axiel-to-crown)長度,
因此更換前叉之後,
車架保持著與原本相同的頭管和立管角度。


變速系統:
公路車右邊煞變把可以相容於登山車的後變速器(例如九速),
但很可惜地左邊煞變把其變速線行程與登山車的前變速器並不相容。
相容性問題是個棘手的問題,
從國外旅行車的資料中,
大體上有幾個解決方式:

* 使用登山車的大齒盤和前變速器,搭配bar-end形式的變速撥桿,安裝在彎把的最末端。
這是非常普遍的做法。Bar-end變速撥桿主要用於三鐵的公路車,如果是非定位式的(frictional),就有足夠的行程可以控制登山車的前變速器。

* 使用公路車的煞變把以及公路車的前變速器,搭配較小齒速公路車的大盤(52/42/30)或是較大齒數的登山車大盤(48/36/26)。
這種做法由於是使用公路車的前變速器,因此車架必須是下拉式的變速線走線。

以我的需求而言,需要小一點的大盤,而A951的車架是上拉式的走線。
Bar-end的撥桿受到許多國外單車旅行者的推崇,
特別是那些從事較偏遠地區單車旅行的人,因為它故障率很低,也很容易自行維修,
只是在台灣並不普遍,而且似乎也不若煞變把便利及安全(變速時必須移動手到下把處)。
因此只能以公路車的煞變把試著搭配登山車的前變速器。
煞變把只要能支援三盤,行程皆是一樣的,
因此需要嘗試的是前變速器。
試了許多常用的型號都不行,下小盤與上大盤無法兼顧。
經過米粒耐心的嘗試,終於找到可以搭配的組合,
目前使用的是SR Suntour以及Alivio。
雖然上大盤是可以的,但是受限於煞變把的行程,
當後變速器使用較小飛輪(較外側)時,鏈條會摩擦到前變速器。
雖然經過細心調整,是可以調到一個兼顧小盤與大盤的狀態,
只是會是在很marginal的情況,
下小盤時失敗率較高,特別是鏈條較緊的時候,往往無法順利下到小盤。
對單車旅行而言,大盤使用的機會相對上是少很多的,
因此在調整的取捨上會以小盤和中盤順暢無虞為主,
當使用到大盤的時候,可以在上到大盤之後,
藉由安裝在煞變把旁的行程調整鈕將變速器再多往外推一些些,
便可以順利使用,意思跟使用無段式的bar-end撥桿是一樣的。

另一種解決方法如下:

* 使用登山車的大齒盤以及登山車的(左邊)變速撥桿,安裝在彎把的平把位置。
24或27速的登山車變速撥桿很便利,也能與登山車大盤完美地運作,只是其固定套環尺寸與公路車的彎把不同。
而使用在學生通勤車上的21或18速的定位式變速撥桿(Tourney系列),因為固定環是不鏽鋼片,因此可以安裝在彎把上(平把位置)。

這聽起來是個不錯的辦法(右邊仍使用9速的公路車煞變把),
國外也有一些車友樂於使用這種早期的撥桿,
除了可以解決使用登山車大盤的問題之外,也由於它的簡單、耐用、易於維修。


煞車系統:
公路車的煞變把可以相容於懸吊式煞車。
如果搭配目前常見的V夾,會有行程不足的問題,
短版的V夾可以與公路車煞變把行程相容,但是安裝擋泥板的空間和煞車力道相對較小。
由於V夾較普及,在性能上和調整上都很優秀,
因此國外有使用一種行程轉換裝置來解決這個問題。
不過曾看到過(疑似)使用行程轉換裝置而導致煞車線斷裂的例子,
因此還是決定使用懸吊式煞車(center-pull cantilever)。

懸吊式夾器用在早期的MTB上,
90年代後期之後MTB均改用V夾,
懸吊式夾器就只有在一般的學生通勤車上才看得到。
它的煞車片、拉繩、夾器彈力...等等各方面調整較不方便,
需要花較大的功夫才能發揮正常的功效。
不過懸吊式夾器的制動力相當優秀,
構造簡單,重量也輕。
比較麻煩的是,傳統懸吊式夾器的來另片市面上可能不太好找了。

然而懸吊式夾器在國外仍然延續著生命,
因為與彎把煞車把手行程相容,制動力高,
所以被廣泛使用在cyclocross(公路車的場地越野賽)的車種上,
另外也使用在需要載重的旅行車上,特別是更重的雙人協力車。

新一代的懸吊式夾器改用了與V夾相同的卡式(cartridge)來另片,
很容易調整位置和角度,
另外也採用與V夾一樣的直線型彈簧(而非繞圈型),
並且有彈力調整螺絲讓兩邊夾器維持等距以及同時動作。
如此一來原本難以調整的缺點改善了,
而來另片也很容易買到。

如果車架上沒有專為懸吊式煞車設計的止線器,則必須另外加裝。
我們使用的是Tektro的產品(Oryx),很高興能使用台灣設計和製造的好東西~

Tektro Oryx夾器以及止線器




女生適用的煞變把:
Iris的手較小,
而煞變把主要是以男生的需求來設計的,
因此她的手在握煞車把時很難施力,
往往必須握下把才能煞車,而且也有點勉強。
雖然可以調整煞變把在彎把上的安裝位置來改善,
但畢竟不會經常性地握下把。
後來發現有些款式的煞變把可以藉由加裝墊片而減少reach,
使得較小的手也可以握的到煞車把。
2007年式的Tiagra煞變把即是可以加裝墊片的款式之一,
另外它的hood較細,對小手更有幫助。

加裝的墊片


此外,使用鐵弗龍的煞車線,以及細心的走線(感謝米粒),
都可以進一步降低煞車的阻力。
經過一番努力,Iris終於可以輕鬆地煞車了。



這是一些使用26''輪胎的鋼管、彎把旅行車:

Thorn - EXP


Bruce Gorden - Rock n' Roll Tour-EX


Orbit - Expedition


Surly - Long Haul Trucker


Rinvendell - Atlantis


Steve Rex


Sakkit - Expedition 26



下面兩輛是新一代的旅行車,車架是鋁合金材質,同樣是彎把、26吋輪胎,不過分別配備了前避震器和碟煞。

GIANT Great Journey 2


Louis Garneu LGS GMT




相關網址:

1.Bruce Gordon
http://www.bgcycles.com/rnr.html

2.Thorn
http://www.thorncycles.co.uk/exp.html

3.Orbit
http://www.andrew-robertson.co.uk/web/orbit/expedition.shtml

4.Steve Rex
http://rexcycles.com/gallery.html

5.Surly
http://www.surlybikes.com/longhaul.html

6.Rinvendell
http://www.rivendellbicycles.com/html/bikes_atlantisframes.html

7.Sakkit
http://www.coinet.com/~beckman/bikeframes.html

8.Dave Yates
http://www.daveyatescycles.co.uk/wayfarer.htm

9.Phil Brown
http://www.paulstubblebine.com/philbrown/Touring.htm

10.R+E Cycles
http://www.rodcycle.com/w2specs.html


這裏所提到的26吋輪胎旅行車都是較特殊、小眾的車款,
不過和主流的700C旅行車一樣,它們的車架做工細緻,顏色塗裝樸實,有著旅行車的特色。
與我所使用的早期鋼管MTB車架相比,雖然都是使用26''的輪子,
但是這些旅行車的車架仍與MTB車架有著不同,
最明顯的是BB的位置較登山車更低,此外有些車款的後下叉更長,或是採用Rake較大、末端較細的前叉,
目的都在於提供更好的穩定性或是舒適性。
旅行車和其他車種一樣,隨著時代進步一直在演化,
現在已經可以看到配備舒適性更佳的避震前叉,或是安全性更好的碟煞的旅行車了。

這些26''輪子旅行車,其輪胎、齒比、煞車..等等的設計,
適合較大的負重,較複雜的地形或是較差的路面,
旅行類型是以fully-loaded/self-contained的方式為主,
住宿以露營為主,也會自行炊煮,跨越的地形、季節較多,
所以需要攜帶較多的裝備。

然而隨著旅行者的不同喜好、需要和考量,
從結合汽車或是大眾運輸工具的定點深入式單車旅行,
到有著補給車、食宿內容規劃豐富的團體旅行,
或是輕裝、簡便、住宿旅館為主的"cerdit card touring",
再到以露營為主,單一季節、中度負載的長途旅行,或是跨季節、多地形的高負載長途旅行,
單車旅行有著許許多多的面貌。
同樣的,旅行車的選擇也是種類繁多,
依據個人對載重、齒比和輪胎的需求,
對於舒適度、易於維修和耐用度的考量,
對於騎乘姿勢、握把型式的喜好...等等,
我想不管是登山車、公路車、小折車,專用的旅行車,或是跨車種的組合,
都可以是很棒的旅行夥伴。


旅途中的月光與晨曦(加拿大魁北克省聖羅倫斯河畔)


參考資訊:

* 米粒的車店網址:
新竹單車會館


* 這裡有許許多多世界各地的旅行車兄弟姊妹:
The Fully Loaded Touring Bike Photo Gallery
可以看到各式各樣在世界各地旅行的單車,非常有參考價值。


* Surly Long Haul Trucker google 相片集:
Surly Long Haul Trucker 大集合!
Surly的Long Haul Trucker在品質和性能上有著很不錯的口碑,
由於是在台灣生產,因此售價比起其他在美國或歐洲手工生產的車架便宜非常多。
最近有網友告知Surly的這款車架在台灣有代理(牛仔單車:06-2280089),
這真是讓人高興的消息,
如果想要組旅行車,Surly的LHT車架會是很棒的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risthomas 的頭像
    iristhomas

    Love Moments

    iris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