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背起行囊走向巴士站
穿過馬路、走過公園和騎樓,
身旁有許多上班族、學生,步履匆忙地趕著上班上學,
這是我們熟悉的步調,即使是在陌生的都市亦然。
而揹著大背包的我們,正要進入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步調。
搭乘巴士告別了奧克蘭,
我們也暫時告別了原本的生活。

沿著海岸,經過一片片綠地和小鎮,
來到了北島西南海岸的都市New Plymouth。
到遊客中心查詢一下住宿,
決定走到比較遠的Fitzroy營地。
拿著地圖,我們走在濱海的步道上,
海風徐徐、午後的陽光很美,
海鷗、鴨子、小橋、綠帶不時出現,
步道和緩起伏,偶爾會經過寧靜的住家,
腳步變的輕快,開始有旅行的感覺了!

露營地很美,沒有太多的設施,
除了主人的房子,以及另一棟小小的浴室、廚房之外,
就是鋪著細石的通道、一片片草地和營位,
簡單,與週遭自然環境有著和諧的美。












營地就在海岸邊,穿過低矮的灌木叢,
沙灘往下延展開來。
夕陽正美,正要從金黃轉變成橘紅,
在這個緯度,顏色都變的更加濃烈。
黑灰色的沙灘上有著許多水灘,
倒映著火紅的陽光,慢跑的人們穿過畫面中,
少年和他的狗狗朋友在光影間追逐奔跑,
那是一幅好美而持續流動的影像。
這是紐西蘭烙印在我心裡的第一幅畫面。













另一天的夕陽沙灘







接近午夜的時候,
我因為時差而睡不著,
爬出帳篷到外面走走。
今晚的月亮好大好亮,亮到可以照出影子,
我踏著月光,漫步營地,走進一條海濱的步道。
我停在一處灌木叢圍繞著的小空地,
仰頭望著夜空,
薄如棉絮的雲飛快地飄著,
月亮被銀白色的棉絮稍微遮擋,馬上又在透空處大放光明。
忽明忽暗的月色,以輕快的節奏進行著,
我被天上的景象吸引住了,
呆呆地看著,傻傻地微笑。
我閉上眼睛,感受月光灑遍大地,穿過我的身體,
一場銀白色月光的清洗。
我的身體因為巨大的喜悅而微微顫抖著,
彎下腰來感謝這份禮物。

這個奇妙的夜晚似乎在預告著,
奇妙的旅程開始了!



走向大山

這段旅行是由書上的一張相片開始的。
在一本紐西蘭的導覽書上看到了一張照片,
一條清澈的藍色小溪蜿蜒而來,
一座如金字塔般的巨大白色火山,
從廣袤的平原上拔地而起,
那是Mt. Taranaki。
照片傳遞了一種莊嚴卻又溫柔的感覺,深深的吸引了我。
我們將它當作紐西蘭的第一段旅程,
也是北島唯一停留的地方。

從北島的西南部上方飛過的時候,
人們很難不被所見到的景象吸引,
平坦寬闊的西南部平原,
像一個圓盤般與大海相接,
而圓盤的中心,
聳立著一座巨大的火山。
你可以想像一萬年來的噴發、崩陷,
在大海上造就了這片廣闊的平原,
而發源自火山的數十條溪流,
養育了這片土地上的生命。
一個大地之母的意象,
生動的展現在Mt. Taranaki和它所養育的大地上。

四月底的北島,才正要漸漸進入深秋,
氣候還相當溫暖,
但近來異常的天氣,
在我抵達New Plymouth前兩天,山上下了今年第一場雪,
使得我們有機會看到照片中覆蓋著白雪的火山。

接送我們到山區的Tom,
是毛利裔的青年,
感謝有他的帶領,
讓我們得以用一種較為靈性的方式,
走進Taranaki。

我們坐著車子遠離海邊的城鎮,
漸漸向山靠近,
車子轉進一條筆直的馬路,
兩旁是成排的櫸木,
路的盡頭巍然聳立著白色的大山,
我忽然想起了那張相片,
並從書裡翻出了那張相片給Tom看,
他微笑著說,附近就有一條像這樣的小溪,
於是我們來到了相片中的場景,
真是高興極了!






Tom自豪地說這個區域的每條溪都很純淨,
溪水全都來自Mt.Taranaki。
在書上看到照片時,
只覺得景色好美,好吸引人,
當我親身站在這樣的景色之前時,
多了另一分感受。
我感受到一座大山,
哺育著一片大地,也感受到居住在這裡的人們,
如何地視它為神聖的守護者。

當車子離開平原,即將進入山區的時候,
Tom希望我們能先停下來,
和他一起完成毛利傳統的儀式,再繼續進入。
我們停留的地方,
馬路由寬變窄,
路旁的景觀也由平原變成高聳的森林,
再進去的路即將開始蜿蜒爬升。

這樣的景象使得這個地方就像是一道閘門,一個入口,
通往另一個國度。
我們站在路旁,
面向森林,Tom以毛利語頌唸著,
雖然是聽不懂的語言,
但是感受到他對山的尊敬,
台灣的原住民也有類似的儀式,
我想儀式的內容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尊敬。
來此旅遊的人,透過這樣的方式,
在進入山裡的過程中,
感覺到自己正一步步進入一座靈性的殿堂中,
而非只是坐著車,到達有著另一個名字的地方。

這個過程也能幫助人們,更容易打開自己的覺知和心靈,
接受感官之外更多的禮物。
以這樣的方式進入大自然的人,
自然地會珍惜和愛護它。

Tom指著車窗外幽暗卻充滿生機的森林說,
這便是人們口中的Goblin Forest (小精靈的森林),
我腦海裡浮現的是魔戒裡的精靈森林,
即使是神話傳說,我仍覺得它是存在的。

Tom說,每個毛利人出生的時候,
會有一棵樹為他而種下,
等到某個年紀的時候,
他會被帶領到這棵樹前,與它相見,
從此後,這棵樹就成了他的朋友,
也是他生命的象徵,
你可以時常去照顧它,
也可以去找它說說話,
在傷心的時候,可以去告訴它。

這是多麼令人動容的事,
透過這棵生命之樹,透過這棵樹朋友,
每個毛利人深深切切地感受到,
自己與大自然的聯繫,
以這樣的方式成長於大自然的人,
自然會時時感受到與它是一體的。

在進入登山步道之前,
有一個短暫的片刻雲開了,
我們瞥見了一眼雄偉的山。






踏上登山的小徑,
一步步走進山林裡的感覺和在台灣爬山很像,
只是身旁的樹木、植物、鳥類都不太一樣。
這種感覺有親切也有新奇,
親近大自然的感覺很親切、熟悉,
大自然的風貌則是陌生的,讓人滿心好奇,
很高興自己選擇了這種方式來旅行。

隨著高度漸漸爬升,
植被的景象也漸漸不同,
當我們逐漸離開樹林,越來越接近雪線的時候,
樹木便得越來越低矮,
種類也漸漸變換,
林木開處,往往就是可以俯瞰大地的地方。
如同台灣的高山一般,
這裡的天氣常有劇烈的變化,
往往不到幾分鐘,
從四面八方升起漂浮而來的雲霧,
一下子就將藍天和遠方的山脈,
如同窗戶般關了起來。

在雲霧中我們穿越一個崩塌的瘦稜,
前方已經是霧茫茫一片,
一下子我們恍如踏進另一個世界,
我們停留在山腰上的一片小平台上,
從地圖上看來,再往上是通往峰頂的小徑以及環繞整個火山的多天數路徑,
能來到這裡我們已經心滿意足。
我們身處在雲層之上,
雲霧之下,廣袤的平原清晰可見,
而更遠方的大海,也隱約閃爍著銀光。
在山下的時候,我們已經有幸瞥見大山的容顏,
而此刻我們更能夠從它的角度,看著山下它所守護的平原。






我心想,已經很滿足了,
大自然讓我們看什麼,我就看什麼,都是好。
於是我們在這裡吃午餐,不再往前,
看著平原、大海,看著飛昇飄移的雲霧,
感受著風、空氣和四周的一切,
有時候我會抬頭看看前方的雲霧,
想像著雄偉的火山就在那裡面。

悠閒的吃完午餐,
我們向所見的一切道謝和道別,
打算啟程下山了,
在意想不到的瞬間,
上方的雲霧開始動了,
先是較近處,雲開了一個窗口,從這個窗口,
我們看到一小片雪線以上的火山,
到處遍佈著殘雪,
雲做成的窗戶也展示了一座天然的石塔,
驚喜的我們呆立在原地,
不知道接下來我們還會看到什麼,
接下來的時光,
時間好像不存在了,我們不知道時間的流逝,
只是呆呆的跟著雲霧,
看著Taranaki用一種生動、幻化的方式,
展現在我們面前。
由上而下,雲霧漸漸離開覆著殘雪的火山,
火山龐大而完美的錐型輪廓,
也漸漸清楚了起來。




我能想像雲霧之後,
有著一座高大的火山,
但真實的大山,超乎了我的想像力,
我彷彿站在巨大金字塔的底端,
喜悅而敬畏的仰望著頂峰。
火山完整的出現之後,
美麗的景象並未靜止,
蔚藍的天空是佈景,
穿著白衣的Taranaki,
緩緩揮舞著白雲做成的衣袖,
那是真正的雲裳,
這場長袖之舞,
讓我們兩個看的眐眐然,
不知時間的流逝。






因為原本即已滿足,
心裡甚至覺得,這太多,太豐盛了。
我沒有想到有這麼多。
現在我們知道,
往後的旅程中,
大自然毫不吝嗇的展現了許許多多給我們。
它一直如此,對所有的人如此慷慨,
而人們所能收到的差別,
只在於我們空出了多少,
我們開放了多少,
我們感謝了多少,
我們相信了多少。

不知道道謝了幾回,
我們才依依不捨的下山。



精靈森林

回程時我們走另一條路,
狹小的路徑引領著我們走進森林深處,
穿過輕拂過身旁的茂盛植物,
越過小小的木棧橋,
我們慢慢走進森林。
陽光被濃密的樹海遮住,
變成穿透樹梢打進來的光束,
時而照在路徑上,時而打在某一個角落,
整座森林成了一座畫廊,
不經意經過的時候,
一件件作品驚喜的出現在眼前。

常常是轉個一個彎,
一幅畫面便出現,
或是不經意的低下頭,
一件精美的藝品便等待在腳邊,
這是一座神奇的藝廊,
展出的作品是流動的,
由參觀者的心境,
決定那些作品會完美而不期然的出現眼前,
展覽的畫作、工藝品一直在變幻著,
每個片刻,每天,每個季節都不一樣。
這些作品有生命,來自造物主,
與我們來自同樣的本源,
你可以跟它們互動、讚美、感謝,
它們會回報以更多的豐盛。






枝葉開處,像是一扇窗,藍天、白雲、森林和雪白的Taranaki,
好像巧妙設計好似地出現在窗裡,
我們得以把Taranaki一次又一次深深印在心裡。

輕快的走在森林中,
處處灑落的光線讓我們感覺像是走在魔法的森林裡,
這條路看來人跡不多,
但我卻一次又一次感覺到有人在後面,
我可以隱約聽到他們談笑的聲音,
遠遠地尾隨著我們,
我幾次停下腳步想讓他們先過,
只是都等不到人。
繼續上路,隱約的談笑聲又出現,
我感覺那是善意而快樂的一群人。

上上下下幾次越過小溪後,再次走進幽暗的密林,
前方突然出現亮光,
一個洞口般的出口出現了。
這座森林的出口和它的內部都極為可愛。
走出森林,眼前豁然開朗,
我們回到了遊客中心。
森林出口旁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山屋,
我們在山屋的前廊快意的坐著,
看著山下的平原一直遠達海岸。

不經意看向森林的出口,
漆黑的森林裏閃爍著亮光,
那是夕陽和吹動樹葉的風,
一起幫那座森林製作出來的獨特的光。

我們在山屋休息了許久,
一直不見有人從森林中出來,
我向Iris提到了森林中那群看不見的同伴,
Iris驚訝地說,她也感覺到了周遭有人同行,或前,或後。
我們都覺得很奇特,但並不會害怕,
因為我們感受到友善和喜悅。
下山的途中,我忍不住向Tom提了這件事,
他用一種很高興但卻一點也不奇怪的口吻跟我們說:

「那是小精靈!
他們很活潑,好奇,喜歡親近登山的人們,
有時候還會把人們的東西藏起來,開開玩笑。
不過也有人不相信他們的存在,
你們很幸運,能碰到他們。」

是啊!我們真幸運,
能夠在精靈森林裡,有一群精靈的陪伴。

回到山下的入口時,我請Tom停下車,
我想向Taranaki道謝和道別。

我像來時一樣面向山的入口,
現在看得見Taranaki就在森林的上方,
我在心裡表達我的感謝,謝謝它在這麼短的時間裡,
慷慨的給了我們那麼多。
謝謝,Taranaki。


離開New Plymouth,
前往下一段旅程的時候,
我們在西南部的許多平原、城鎮、抬頭尋找一下,總是能看到Taranaki出現在空中。

它展現給我們的最後一個面貌,
是在幾週後,我們由南島飛回北島的途中,
我們在空中看到了它,
朵朵白雲環繞在它身邊,
Taranaki是這個白雲之鄉給我們的最初和最後的印象。






意外的旅程

清晨收拾帳篷、整理行囊,沿著來時路走回鎮上搭早班的巴士。
一路上貪戀著晨光中的海岸,我不時停下來拍照,
Iris在前方努力地走著,
但終究因為太晚出發,
遲到了五分鐘,巴士已經不見蹤影。

Iris緊繃的心情一股腦爆發了出來,
擔心、害怕、生氣全寫在臉上。
還好下午還有另外一班車,訂好車票之後,
我們還有許多時間平復心情。

我一向習慣隨性,總是太樂觀於時間和一切,
雖然我同樣習慣面對突發狀況,
甚至滿享受一些意外的旅程,
但是在生活中許多講求紀律、規範的範疇裡,
總是會為自己或是他人帶來困擾,
我必須學會在隨性和紀律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情緒離去之後,Iris也試著看看自己,
她一直是一個理性的人,
凡事總會按照事先計畫的軌道走,
以避免落入令她不安的情況:
未知、意料之外,以及所有會帶來不安全感的事情。
一切看似循著常軌順利前進,
但是一種無法放鬆、無法深層地信任的感覺,
一點一滴地影響著身體、工作和生活。
她需要學會真正的放鬆,
信任自己、信任生命的安排。

隨著各自釋放情緒,往內看、並且互相理解,
事情終究會雨過天青,
心覺得清了,身體也覺得輕了起來。
重新回到旅行裡,
看看這多出來的上午,老天為我們安排了什麼?

在這個多出來的旅程、意料之外的旅程中,
我們呆在海邊的sun deck,
看著一起看海的老夫婦、推著嬰兒車散步的媽媽、騎單車飛快經過的小朋友...
我們坐在遊客中心前的草地上,
看著與人親近的海鷗、快樂奔跑的小女生...
我們倘佯在小型博物館裏,
看著這個地區的歷史、生態、動植物,還有關於許多Taranaki火山的故事...
我們漫步在城鎮裡,
走過起伏的街道,走進森林般的公園,爬上橄欖球場鋪著草的看台,想像著兩軍衝鋒陷陣...


















風城

夜色之中,終於來到Welington。
這是紐西蘭的風城,
而我們來自台灣的風城。

Welinton是北島南端的都市,
也是通往南島的門戶。
它給我的印象有如宮騎駿畫筆下小魔女琦琦所居住的城市,
海洋就在身邊、人口眾多、交通繁忙,
充滿活力,但是仍然有一種優雅。















TePaPa博物館是紐西蘭最大的國家博物館,
豐富的內容、寬敞的空間,順暢的動線,
讓人們可以在幾個小時之內,飽覽這個國家的過去和現在,
認識這塊土地的自然面貌、地質、生態,
以及居住在這裡的人們的故事,
我們看著關於毛利人、西方移民,甚至是清代華人的過往。
在一座傳統的毛利聚會屋裡,
我靜靜坐在裡面,感受其中的氛圍。
在那樣的環境裏,人們可以和自己靈性的部分連結,
不管文明如何進展,
這是在每個文化中都不會被遺忘的部分。
禪寺也好、教堂也好、供人冥想靜坐的花園、亭台也好,
都在提醒著人們,不管往物質文明走得多遠,
內在的、靈性的部分永遠在那裡,
讓我們想要歸來的時候,找得到返家之路。






坐上渡輪,啟程前往Picton,
我們告別Welinton,也告別了北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is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