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冷杉林裡之字形爬升,
陽光尚未照進來,這裡的一切都抹上了藍色調。

翻越稜線,來到了向陽的一面,
自此公路延著稜線爬升到遠方。
景觀也漸漸加入了高山的氣息。












天空好澄淨,
純粹而無染的藍,在視角的邊緣愈來愈深。
樹木自夏天恣意生長的舞台走下,
翠綠之中多了一點墨綠,
生命力由外放轉為沉澱。
隨著高度上升,
映入眼簾的顏色愈來愈藍,愈來愈綠,
淡淡的黃與紅也悄悄灑過,
隨著漸涼的風,秋意一層一層地深了。










再次行走在雲端之上,
白雲之上,浮著綿延向南的山峰。




看不到終點的上坡持續著,
愈來愈稀薄的空氣讓人更容易累,
但是身旁的壯闊山岳和雲海,
卻又矛盾地讓人覺得非常值得。




從昆陽前進了一段路之後,
Iris覺得再也無法負荷了,即使我幫她牽車,
也無法繼續走,體力透支使得高山反應愈來遇嚴重。
我知道一定要尋求幫助了。
終於有一台得利卡停了下來幫助我們,
他們是友善的花蓮原住民青年,
在滿滿的車廂裡努力地清出空間,
幫忙載Iris和她的單車。

這雙適時伸出的援手讓我們感謝萬分,
而我也體會到,
接受陌生人的幫助也是旅行的一部份,
而且是很珍貴的一部份。

得利卡載著Iris和她的車離開了,
我踏上獨自一人的武嶺之路。
沒有競爭和比較,也沒有征服的欣喜,
我靜靜地騎在藍天、美麗的草原稜線與飛騰的雲霧之間,
專注地踩踏,慢慢地滑過合歡的輪廓。
雪地裏的足跡,單車的輪跡,
輕輕地疊在一起,
一些載了好久好久,好重好重的行李,
也在這一路上輕輕放下,
在山、風與霧之中漸漸消散。
在這條路上,我經歷了許多,也得到了許多,
心裡滿懷著感恩與感謝。









滑到合歡山莊時,
很高興地看到Iris已經復原了,
於是我們繼續未竟的旅程。




這段路是我很期待的,
秋日午後,雲霧聚集了又散去,
美麗的陽光灑滿了合歡的山頭。
光線刻畫著景致,潔淨、深刻卻仍然柔和,
陽光創造了飽滿的顏色,描繪著秋天的容顏。
合歡群峰或遠或近,羅列在身旁,
我們隨著公路起伏迴轉、穿梭其中,
爬上克難關,之字型地滑下石門山前峰,
然後經過小風口、北峰登山口。
在短短的距離之中,
山的形狀一直變化著,
一下子接近眼前成為高聳的山壁,
一下子退開成為緩丘;
有時較近的山盤據了整個視野,
有時又豁然開朗,遠方的北峰、奇萊映入眼簾。
用單車的速度和視野瀏覽合歡群峰,
實在是過癮極了。
















【環山部落】

在茂盛的中高海拔森林之中,山路緩緩下降,
山路迂迴翻轉,有時向北,有時轉回頭;
有時向西,有時向東...
所以我們輪流地看著合歡、奇萊、北一段的山頭,
然而心裡期待著,另一座山脈何時會出現。






經過一片密林,
眼前豁然開朗,梨山隔著深谷出現眼前,
後面是更高的一排山脈。
目光開始搜尋著,想要認出那座熟悉的山形。
再往前行,更多的山頭一一現身,
我找著找著,直到那兩座並列的山峰悄然出現。
我的心悸動著,努力辨認著它們週遭的山形,
兩座並列的山峰之下是森林,然後是草原稜線,直到一座和緩的山頭...
啊,那是雪山主峰、北稜角!
不知怎麼的,眼淚一直湧出,
直至哭泣了起來。
我很開心,很開心,非常開心的哭著,
眼淚快樂地流著。
不知為什麼,一次雪山翠池之行,
會留下那麼深刻的記憶,
留下那麼深的連結,
一輩子的連結。






在海拔2000公尺的高度緩緩下降,
適中的溫度,乾爽而溫暖,
悠閒而愜意的中高海拔,
騎起來非常舒服。
經過一個緩緩轉彎的山凹時,
風正好吹來,
剎時間彷彿整座山都微微地擺動了起來,
細細的落葉慢慢灑下,
沙沙沙... 落葉飛舞在空中,輕輕落在地上。
我們無聲地前進著,
正好穿過這個奇妙的片刻。




在梨山享用懷念已久的臭豆腐,
沒想到竟然巧遇102縣道上認識的單車騎士潘志偉!
在單車旅行的路上再次巧遇,
實在是很深的緣分,
曾經橫越美國的他,是我們明年加拿大之旅的動力。


從最低點清泉橋開始爬坡,
經過一番的努力踩踏,
終於在漸漸變暗的天色中看到環山部落。
在部落裡問了一下,
找到了雪山民宿以及泰雅文物館,
這是我們特地想要拜訪的地方。

民宿的主人詹秀美阿嬤,是很特別的人。
成長於日治時期的她,是頭目的女兒,
從年輕時便是部落的老師,
將近八十歲的人生,
有著說不完的精采故事。

阿嬤自兒時居住的屋子,在文物館中保留著。


清晨,我上樓去參觀佈滿牆壁的相片。
一張張的老相片觸動了我,
積雪的大霸尖山、
白色的環山部落、
年輕的阿嬤與日本登山隊一起登上雪山、
教導部落的孩子編織、跳舞,
還有一張她16歲時
身穿白衣黑色洋裝的相片。
這麼多的經歷,歷經時代的更迭變遷,
許許多多的回憶,
都封存在阿嬤的腦海裡
藉由這些相片與文物,
我們看到了其中一些片段。




陽光尚未照進部落,空氣中還有著寒意,
我們在部落裡漫步著。
太陽隔著四週的山,
由上而下一點一點地照進這個斜斜鋪在山坡上的部落。
隨著角度慢慢升高,
部落的更多的地方就變得溫暖起來。
我們走過ㄧ個一個小巷,
經過奔跑的孩子、路旁聊天的大人、
拄著柺杖緩緩走著的老人家,
以及歡迎我們的牧師,
上到部落外的果園。
幾座更高的山峰,聳立在環繞四周的山嶺之上,
這真是一個被山所環繞的部落。
陽光照耀著,教會播放著優美的詩歌,
迴盪在部落裡、群山之間。













離開環山,
我們爬上高點,
下方的溪谷裡,武陵已經在望。
快意地滑下武陵,
不時沿著接近溪旁的公路,
停下來仔細看看七家灣溪。




連續長假的車潮和人潮,使武陵變得擁擠,
但離開住宿區,遠離馬路,
單車轉進小徑之後,
美麗的武陵依然出現。
經過最後一段辛苦的爬升之後,
我們終於抵達營地。
雖然到處人山人海,
但是能夠在杉樹與群山環繞的營地露營,
還是令人相當滿足。












【武陵】

清晨時分,陽光還很低斜,
只有溪谷的上頭被照亮著。
當太陽愈來愈高,漸漸照進溪谷底部,
一瞬間自谷底翻騰而上的白霧,
以令人吃驚的速度升起,瀰漫四周,
然後迅速地散去。






我沿著上升的小徑來到廣闊的香草園,
倘佯在桃山身影下波斯菊花海。
不經意間,
我看到登山口的小屋,出現在上方的樹稍間。














回到營地,將馬鞍袋打包好,
邀Iris一起去看花,
然而我心中的目的地,是雪山的登山口。

Iris察覺到我的渴望,
但是非常擔心到登山口會耗費許多力氣和時間,
因為接下來要爬升到思源啞口,而午後的啞口有著能見度很低的濃霧。
但我們的腳步,終於還是邁向了登山口。
走了比預期要長的上坡路,
登山口還不知有多遠,
擔心與恐懼使得Iris進退兩難。

我了解那是Iris的主要課題,
體力、體質、個性、工作內容、隨性的老公,....許許多多的人生安排,
都在幫助著她面對這個課題:
從內在得到真正的放鬆、自在和平安。

把恐懼放下,
上天的幫助才能進來,
它可以是大自然的神聖容顏、洗去疲憊的風與溪水,
也可以是一個巧合的安排、一雙適時伸出的手。

累積的緊張、不安、壓力終於潰決,
Iris哭泣著,隨著哭泣,它們也被釋放了...



終於來到了登山口,
佇立在通向另一個世界的門前,
想著走進去的我們,
想著走出來的我們,
想著裡面發生的一切,
想著出來時迎接我們的,
初昇的明月。


離開的時候,
一群旅客大聲對我們喊著:
"我們跟著你們一起旅行耶!"
"我們每天都有看到你們,幫你們加油喔!"
"你們好棒!"

對於這些鼓勵,我們有著無比的感謝,
它們有時是輕聲的,有時是充滿元氣的;
有時候伴隨著揮舞的雙手,有時後是用擴音器大聲地喊著...
真心感謝這些純真的心。
謝謝這些讚美,
我們一點也沒有比較好,
只是有幸能夠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走進710林道,在一條小溪畔午餐,
這應該是來自南湖的溪水吧,
我們將手浸入溪水裡,
掬起溪水放在額頭、臉頰和頸背上。
南湖,是我們心中永遠的夢。






經過陽光下閃閃發亮的高麗菜園,
沒多久便上到了最高點的啞口,
從這裡可以俯視整個蘭陽溪谷。






高度快速地下降,
再一次地中低海拔的林相在眼前展現,
向陽、山陰,各有不同的景觀,
沒有霧的思源啞口,原來是這樣的面貌。
漸漸接近蘭陽溪谷,而午後的雲霧也開始在上方的山頭聚集,
不一會兒,啞口已經隱入濃霧之中了。








經過田園景觀的南山,
公路開始沿著溪畔上下起伏,
溪谷愈來愈寬闊,跨越溪谷的橋也愈來愈長。
經過四季、獨立山,
終於來到百韜橋,宜蘭支線也在此結束。






【狩獵者之家】

天色將暗的時候,
我們來到松蘿。
不巧地此時我破胎了,
在一間雜貨店前補胎,
親切的老板娘,除了叫她的兒子看著學之外,
看著看著,自己也過來幫忙扶輪胎,
幫忙找藏在外胎的小玻璃屑,
補胎的過程中,幾位小觀眾七嘴八舌地圍觀、幫忙。

有位小朋友突然問我:
"你最快騎多快?"
"大概四十幾吧。"
"我可以騎到時速100,輪胎還會著火喔!"

在快樂的氣氛中完成了補胎,
老闆娘介紹我們到村子裡的一間民宿,
黑夜裡,兩個小朋友帶著兩個大朋友,
一起騎向他們口中"有游泳池哦"的民宿。

黑暗中穿過一個綠籬圍成的小門,
一進門即被裡面的氣氛吸引,這裏是"狩獵者之家"。
無所不在的綠意,
光波蕩漾的水池,有點潮濕的空氣,
細碎的石頭鋪成的地面,柔和的燈光,
以木頭、竹子為材料的小屋,
霎時間好像身處在巴里島的某處,
然而卻不全然相似,這裡有菘蘿自己的風味、
有主人自己的生活風格。

吃著女主人煮的家常菜,
她說:"要用手包成飯糰才好吃!"
細嫩的山豬肉加上糯米飯,
用手包成小飯團,真的好美味啊~

男主人Yumin有著精采的人生經歷,
失學、工作、學音樂、學畫、蓋房子,
聽著他的故事,
一幕幕精彩有趣的畫面彷彿在腦海中上演,
有些讓人開懷大笑,有些帶著一些心酸,
但在樂天的他口中,都變成有趣的事。

這裡原本是他提供給子女以及部落中的年輕人練習樂團的地方,
慢慢地舞台、水池、小屋愈來愈完備,
子女很喜歡,於是他們便搬來這裡住,並且接待一些朋友。
有一次一個老師的團體無意間經過這裡,
被裡面的音樂吸引,
進來聆聽之後很喜歡這裡的環境,便詢問可否住宿,
那時他們覺得自己的地方很簡陋,
不好意思給客人住,也不知道怎麼收錢,
但是老師們們喜歡極了,
甚至還連夜帶著他們去羅東買枕頭棉被,
於是他們就這樣被"逼著"開始了這間民宿。

這裡並沒有精緻華美的裝潢、家具,
也沒有完善豐富的設施,只有簡單的通舖。
但是這裡有著與泉水、綠樹融合的環境,
讓人放鬆的氣氛,用陽光曬的被子,
還有一對熱情好客、樂天知足的夫妻。
一開始他們對自己並沒有信心,
但愈來愈多的客人喜歡這裡,
而不在意較為簡單的設施,
漸漸地他們了解到是自己的風格吸引了人們,
真正寶貴的並不是和別人一樣的東西,
而是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因為這樣,這裡有一再回來的客人,
一個一個變成了好友。
他們婉拒了想要幫他們建網站的好意,
因為太多的客人他們無法照顧,
而網路的傳播也可能會帶來一些並不能欣賞這裡的客人。

陽光柔和的早晨,
客人都離開了,Yumin也去上班(開怪手),
只剩下我們和忙著清洗床單的LeiSiu。
我們一邊吃著早餐一邊和她愉快地聊著。
她說到做生意的親戚常常會唸她,
這樣子不行,泡茶、吃飯都要收錢,
但她心想,"我實在不想要那樣。"
作生意賺大錢並不是她們想要的,
交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才是。

大樹下、木椅上,
鋪上了一件又一件美麗的工藝品,
一條又一條的LeiSiu和她女兒所編的珠鍊,
無邊的創意在其中飛舞著,
天生的美感、自然的生活環境,
創造出了讓人讚嘆的色彩、線條和圖案。
門板上、牆上,一幅幅Biyun的畫,
質樸卻充滿生命力的筆觸,
描繪著泰雅的故事。




離開部落時,
"時速100"的小朋友飛快地從馬路對面跑過來,要我們下次再來,
LeiSiu也在對面用力地揮著手道別,
我們的心裝得滿滿地離開。






再次走過合歡,
在漸濃的秋意中,
終於把宜蘭支線好好地走過。
這條路上,
有自己的故事,也有別人的故事;
有新刻上的記憶,也有久遠以前的往事,
人生的旅程和現實的旅程交會著,
畫面不斷地更迭變換。
然而壯闊的高山、溪谷,
美麗的花、鳥與樹,
湧起的霧、輕輕吹拂的風,
是這條路上,
亙古不變的風景。

我常常在想,
是什麼那麼地吸引我們,
讓我們全然地投入單車旅行、享受著單車旅行?
除了簡單的物質所帶來的無比的豐盛,
與外在的旅程一同進行的內在探索之外,
單車旅行還帶進了人的這一層。
陌生人的善意和慷慨,
真誠而溫柔的鼓勵,
有形或無形、直接或間接地,
豐富了這些旅行,
也許我們記不得他們的名字,
但是卻深深記得他們所給予的,
讓這些旅行得以完整的幫助。





相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isth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